紫砂文化 | 玩紫砂壶一定要知道的著名人物,陈鸣远
“人间珠宝何足取,宜兴紫砂最要得”。紫砂壶,制作原料为紫砂泥,原产地在江苏宜兴,又名宜兴紫砂壶。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,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。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,名家辈出,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。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被称为是继供春、时大彬之后的又一紫砂,陈鸣远!
陈鸣远,字鸣远,号鹤峰,又号石霞山人,壶隐,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,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。出生于紫砂壶世家,祖籍江苏宜兴。他才气过人,作品题材广泛,“构思之脱俗,设色之巧妙,制作技巧之娴熟”,大大超越前人。其作品极具文化和艺术价值,被紫砂壶界视为经典。
他创制了“花货”,使得紫砂的外延得以扩大。在陈鸣远以前,紫砂艺人所制作的紫砂多为没有任何修饰的茶壶,俗称“光器”或“光货”。而陈氏所创作的紫砂壶则在造型装饰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。他在原有几何形造型上,加进了青铜器及自然界中瓜果、竹木、树段等雕塑造型,使得紫砂壶的意见意义性、鉴赏性有了显着增强。厥后他所作的此类壶被人称为“花货”,成为与“光货”并存的紫砂壶一大门类。
另外,陈鸣远不仅把自然形体作为茶壶的主要创作思绪,还从一样平常生在世眼,创制出紫砂半桃,核桃,落发生,板栗,石榴等相生作品,栩栩如生,洋溢着浓郁的生涯情趣。他还扩大了紫砂陶造型艺术的外延,把青铜器皿,文房雅玩也包罗进来,诸如笔筒,瓶,洗,鼎,爵等,并使其到达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。他超越了匠人的局限性,赋予了紫砂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,使其从实用品蜕变成为了艺术品、收藏品。他的作品虽然历经几百年历史演变,仍然保持着造型魅力,深受紫砂艺术和使用者喜爱,成为延续不断的经典。
对于他的成就,有如下诸多评价“古来技巧能几人,陈生陈生今绝伦。”“宫中艳说大彬壶,海外竞求鸣远碟。”“清初的第一名手”、“无不精雅绝伦”,等等。
紫砂壶艺是先与细腻的文人翰墨相团结,在精湛的雕塑特技外,又加入金石、字画、署款与钤印等形式,开启了文人紫砂之先河。
粗略地说,并非就特种工艺、精湛技艺、独具功能、材质贵重等而言,而是根据作者文化艺术素养的高下,在紫砂这个传统工艺中注入艺术生命的多少来判定的。